?中宣部6月11日舉行“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采訪報道活動啟動儀式,全面啟動“決勝全面小康 決戰脫貧攻堅”重大主題宣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宣部部長黃坤明出席并講話,強調小康承載初心、小康屬于人民,要記錄好呈現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偉大壯舉,充分彰顯我們黨擔當使命、一諾千金的不懈追求,展現人民群眾共建美好家園、共享幸福生活的生動實踐,匯聚起堅定信心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的強大力量。
黎壩鎮政府所在地的春生社區是中國石化陜西漢中石油的對口扶貧村,這里建檔立卡貧困戶有57戶。下一步等到黎壩鎮扶貧商品全部完成相關認證后,中國石化漢中石油會將黎壩特色農產品引入易捷便利店,利用銷售平臺量多面廣的優勢,為穩定脫貧構建長效機制?!崩鑹捂偢辨傞L杜小琴說,扶貧車間的這些產品現在都是訂單保底回購村民家的收成,目前供不應求。
潛山市文化旅游體育局局長李桃生介紹,“我們以山水田園城市、特色風情小鎮、全域美麗鄉村為‘點’,以旅游公路、旅游風景道為‘線’,以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為‘面’,極力拓寬潛山全域旅游發展空間?!睋?,潛山市一直把民宿產業作為推進全域旅游和鄉村振興的重要抓手,依托景區景點、傳統村落,建成海心谷、臥龍山莊、逢上花屋、槎水慢莊、望虎園林等民宿,初步形成了以高端特色民宿為引領、中高端精品為支撐、高中低兼具的民宿產業格局。潛山官莊村依托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和厚重的孝義文化,成立了德馨莊生態旅游發展有限責任公司,采取“村+公司+農戶”的形式,流轉200余戶300余畝土地,打造“村景合一”的休閑觀光農業,利用民房發展民宿20余家,將一個貧窮落后的小山村建成了集觀光、采摘、休閑、度假為一體的3A級旅游景區,帶動50余貧困人口就業增收。
吳永忠說:“未來,浪街將完善業態,激發游客對田園生活的向往,留住更多游客,進而使鄉村旅游發展惠及更多百姓?!拔覀內チ耸⊥饪疾?、學習,在陜西省馬嵬驛景區了解了他們先進的管理和經營模式,看到了發展旅游的前景,下定決心要打造‘吃農家飯、住農家屋、干農家活、享農家樂、購農家貨’五位一體的‘老家·浪街’鄉村旅游綜合體,發展鄉村旅游。10月1日,由榆中老家·浪街村合作社和甘肅省工業與民用建筑設計院聯合投資的“黃河驛·浪街”窯洞康養民宿項目試運營,該項目共打造72孔窯洞,以農民“三變”為合作模式,采取“公司+智庫+合作社+農戶”的管理運營方式,不僅將浪街閑置的山地和房屋資源激活,還通過民宿發展,引導農民獲得資產性收入。
從開始建設種植大棚到現在,村里有十幾戶農戶經營起采摘大棚,前來采摘的游客越來越多,棚區農戶們的積極性也逐漸提高。進步村黨支部書記陳茂偉介紹,近年來,村里借助自身農業發展優勢,通過整合土地資源,引進旅游項目、培育農家樂等,積極發展“農業+旅游”,既推動綠色生態游和休閑觀光游向“功能多元、特色突出、服務優化、產業融合”的方向轉型,也實現了農村人氣集聚,帶動了鄉村旅游經濟壯大。2016年劉秀花利用自家庭院,開起了農家樂,吃起了“旅游飯”,2019年,劉秀花的農家樂接待游客近千人次,年收入近4萬元。
如今,紅草地已躋身3A級景區,當地村民走上了發展旅游的脫貧致富路。如今的甘孜州,旅游路段沿線和景區核心村被定位為旅游服務產業區?!彪S著甘孜州旅游業的逐漸興旺,44歲的瀘定縣杵坭村村民雷元強在自家院子里辦起了農家樂。
”馬莊村文化旅游發展辦公室副主任厲慧卿欣喜地說?!眳柣矍湔f,下一步,馬莊村打算在上海、南京等地的機場、高鐵站開設香包展銷點,進一步打響馬莊香包品牌?!边@也讓馬莊香包成為遠近聞名的旅游產品。
”張北縣文化廣電和旅游局局長劉溢海介紹,近幾年,德勝村立足自身優勢,積極促進生態農業與鄉村旅游相結合,大力開發民俗旅游產業,以微型薯園區、果蔬采摘園等生態基地為依托,發展鄉村生態旅游,讓貧困群眾吃上“旅游飯”,增加村民收入?!按笈锢锓N了櫻桃西紅柿,一茬櫻桃西紅柿能產2000多斤,游客可以進棚采摘,1公斤賣15元。隨著德勝村旅游接待能力的提高,前來體驗的游客越來越多,也帶動了德勝村觀光采摘業的發展。
”陸志敏說。陸志敏介紹,目前卜花村的旅游項目為村民提供直接就業崗位上百個,每戶每月增收2000元以上?!昂芏嗤獾赜慰湍矫麃磉@里品嘗法國菜,樂斯福集團的法國員工也經常到餐廳嘗鮮,在餐廳工作的村民每月可以賺2500元左右。
蕪湖,這座長江邊上的城市,旅游正在從城市、鄉村一路走來,給萬千家庭帶來快樂,使他們感到充實美滿。
古村落旅游這種在當時全新的旅游業態,吸引了眾多鄉村文化愛好者慕名前來,為諸葛村帶了數倍于宣傳經費的收入,廣大村民們一起賺到了旅游創業的“第一桶金”。另一方面,沒有規劃和引導,旅游發展就是無序的,比如當時游客們都喜歡買孔明鎖,村里一下子就冒出來三四十家賣孔明鎖的。全村大約3000人,無論是村民還是村干部,均各占1股,無論是做文物保護還是發展旅游,產生的效益全村人共享。
2019年8月4日,習近平總書記給福建省壽寧縣下黨鄉的鄉親們回信,祝賀他們實現了脫貧,鼓勵他們發揚滴水穿石精神,走好鄉村振興之路??倳浽谛胖姓f,“車嶺車上天,九嶺爬九年”。當年“三進下黨”的場景,我至今還歷歷在目。經過30年的不懈奮斗,下黨天塹變通途、舊貌換新顏,鄉親們有了越來越多的幸福感、獲得感,這生動印證了弱鳥先飛、滴水穿石的道理。
覺華島,位于遼寧葫蘆島興城市,是渤海遼東灣中最大的島嶼。這個宛如“世外桃源”的小海島,距興城東南12.5公里,陸域總面積為13.5平方公里,下轄一個街道辦事處、兩個行政村、9個自然屯,居住著1092戶3268名原住居民。島上為山地丘陵地貌,東北為大架山,最高峰海拔198.2米。以前,漁船是島內居民與外界接觸的唯一交通工具。
“發展鄉村旅游,要運用好旅游的整合帶動作用。馮殿孝介紹,無定河村有產業有景點,有杏園、果園、水稻基地、葡萄基地、綠色養魚場等,又有紅色旅游點,具有發展鄉村旅游的基礎和潛力?!编l村旅游還為無定河村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帶動了餐飲、住宿、娛樂等業態發展,當地百姓人人有活干、有錢賺。
上車村位于甘肅省蘭州市皋蘭縣什川鎮,地處黃河之濱,處于什川世界第一古梨園景區內,現有1001戶3619人。什川鎮梨樹種植歷史可追溯到明嘉靖年間,當地利用黃河水車灌溉,種植規模不斷擴大。當地農民采用“刮樹皮、涂泥巴、攀樹、撣花、高位嫁接”等栽植技術,歷經數百年的辛勤勞作,培育成蔚為壯觀的萬畝梨園。
全村大約3000人,無論是村民還是村干部,均各占1股,無論是做文物保護還是發展旅游,產生的效益全村人共享,調動起全村保護古建筑、發展旅游業的積極性。游客對于古村落旅游的認識不足,反而成了諸葛村的發展優勢。在明確了將旅游業作為諸葛村未來發展的支柱產業后,諸葛坤亨帶著村民們開始了諸葛村的“旅游創業之旅”。
近年來,同江村的香蔥產業不斷擴大,旅游發展從無到有,鄉村文藝蓬勃發展,村民們過上了有聲有色的美好生活。5月份以來,李粵玲發揮自己后援單位是南寧市文化廣電和旅游局的優勢,通過多種途徑,多次組織旅游團隊到同江村參觀游覽,擴大當地香蔥的品牌知名度。同江村“村晚”深受村民歡迎在第一書記和村兩委的帶領下,同江村培育文藝骨干、成立同江同心歌舞團,吸引貧困戶參與活動。
2017年6月21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到忻州市岢嵐縣宋家溝村看望貧困群眾,鼓勵鄉親們和黨中央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干”。3年多來,宋家溝村干部群眾始終銘記總書記的殷切囑托,齊心協力,到2019年底實現全村163戶316名貧困戶全部脫貧,走出了一條立足脫貧、著眼小康、銜接振興的新路子。
初秋,云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尼西鄉湯滿村處處皆綠,圓滾滾的核桃綴滿樹枝,葡萄藤架下放養的尼西雞奔走著,一家家尼西黑陶店鋪開門迎客。家住湯滿村湯堆片區的拉茸肖巴家迎來了新一批游客——《百家講壇》主講人紀連海、知名籃球解說員蘇群等,他們正在露天的大平臺上對著陶土“埋頭苦干”。此前,這里還接待過多位“明星游客”。
為了盡快帶動他們脫貧,景區采取“旅游+合作社+演員+農民”的扶貧模式,讓貧困戶承擔景區演出、田園管理等工作,穩定貧困戶收入,助推脫貧攻堅。據了解,夢嗚苗寨景區為周邊貧困村民提供就業崗位達147人,間接帶動428位貧困農民脫貧,確保貧困村民人均月收入達2600元以上,戶均月收入6000元以上。目前夢嗚苗寨民族特色街區有民宿13家、商鋪21家,主要經營民族手工藝品、特色餐飲,蘆笙制作體驗、銀飾制作等,解決就業人數435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2人,人均月工資2700元。
連日來,長春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被一片浪漫花海刷屏。對于長春市凈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玉潭鎮友好村的村民來說這個別人眼中的“詩和遠方”,正是自己生活的地方。
河套非遺小鎮“從開始建設大棚發展種植到現在,村里將近有十幾戶農戶經營起采摘大棚。進步村黨支部書記陳茂偉介紹,近年來,村里借助自身農業發展優勢,整合土地資源,引進非遺小鎮旅游項目、建立采摘園、培育農家樂等,積極發展“農業+旅游”,促進“旅游+扶貧”等,既推動綠色生態旅游和休閑觀光向“功能多元、特色突出、服務優化、產業融合”的方向轉型,也實現了農村人氣集聚和文明建設,帶動了鄉村旅游經濟壯大。臨鐵村是該鎮農旅融合的樣板村,近年來,該村依托農業積極發展生態旅游,以休閑農業采摘為抓手,將現有溫室大棚進行改造升級,并聘請了高級農藝師,引導村民發展觀光采摘業。
在上海市青浦區有一家備受市民、游客稱道的枇杷園。夏秋之交,大量市民、游客穿過靜謐的綠蔭小道,在一路蟬鳴聲中,來到這家“上海聯怡枇杷樂園”,一進門,人們就會被具有濃郁江南風韻的園林景觀吸引。這里不僅是上海名牌產品“滬香白沙枇杷”的生產地,還是一家4A級景區。
暑期,位于四川省巴中市南江縣的光霧山景區成為避暑納涼的好去處。不少來自川陜渝等地的游客自駕車而來,徜徉于清涼、詩意的綠水青山中。
“不出去漂了,在這里一個月三四千元的工資夠用,還能就近照顧家里?!焙鲜硕绰糜伍_發有限公司安全部經理施佳杰,是2019年5月結束在外漂泊打工的日子回老家任職的,他對這幾年村子里發生的變化深有感觸,“游客越來越多,村子里越來越干凈整潔,在外打工的人也越來越多回家創業開辦農家樂?!?/p>
6年前,在山東濟南打拼了十余年的張濤回到家鄉濟寧市泗水縣,利用自己的所學所長,帶領該縣泗張鎮宋家溝村鄉親走上鄉村旅游發展路。如今,這個普通小山村一改舊時模樣,在與藝術“結緣”中,守住了綠水青山,也吃上了“旅游飯”。而談到張濤這個“外村人”,宋家溝村村民都豎起了大拇指。
距北京市區80公里的房山區南窖鄉,藏著一個被群山環抱的村子,因“水起千波動,峪深百鳥鳴”而得名水峪村。這個形成于明洪武年間,距今已有600余年歷史的深山古村落,很好地留住了明清時期的民間文化。保存至今的100余套、600余間明清時代的四合院民居讓水峪村的美顯得古色古香,也成為村民發展文化和旅游業的基礎。
沿著苗嶺山脈蜿蜒前進,翻過層層屏障,步入雷公山河谷,10余個自然村寨相連成片、依山而建,吊腳樓鱗次櫛比,白水河穿寨而過,游客熙熙攘攘……這便是位于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雷山縣的西江千戶苗寨。西江千戶苗寨是歷史悠久的苗族聚居村寨,是苗族文化的一座“露天博物館”。長期以來,西江千戶苗寨因為地處深山而少受外界侵擾,卻也因此發展相對滯后。隨著時代發展,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面臨挑戰。為了改變這一狀況,西江千戶苗寨通過發展旅游,讓“珍藏”的苗族文化實現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也讓古老苗寨實現了美麗“蝶變”。
在巍峨的高黎貢山和擔當力卡山脈之間,獨龍江逶迤奔流,沖出一條深谷。江邊狹小的河灘臺地和山腰上,聚居著古老而神秘的獨龍族,這是中國人口最少、最為貧困的少數民族之一。
瀏陽市文化旅游廣電體育局陳剛說,類似白沙村這樣的“幸福屋場”,瀏陽有100余個。這些“幸福屋場”帶動周邊鄉村(社區)深度融入旅游發展,為加速城鄉旅游一體化進程提供了“瀏陽樣本”。
近期廣西壯族自治區各地氣溫不斷飚高,清涼避暑成為游客的主要訴求,很多氣候宜人、環境優美的鄉村旅游目的地受到游客追捧,百色市田陽區五村鎮的巴某村就是其中之一。走進巴某村,走在石子路、林蔭道上,游客們立刻感到迎面而來的絲絲涼意。
從經營困難的國有林場到如今的4A級景區,楓林谷森林公園不僅給游客帶來舒適健康的旅游體驗,也給林場工人帶來嶄新的幸福生活。楓林谷森林公園由8家國有林場共同出資建設,依托森林資源大力發展森林旅游,林場工人轉型從事旅游經營和服務,實現了“樹不倒,錢不少”的綠色轉型?!皠倓偮犝f要發展旅游,工人們的觀念轉變不過來,靠林業吃飯習慣了,不能理解旅游能帶來什么。
旅游淡季的時候,盧舉瓊在家照看生意,郭意波便在當地旅游公司做兼職?!崩罹w忠說,依靠家鄉的綠水青山,他有了穩定的收入,實現了脫貧,日子越來越有奔頭?!本嚯x光霧山景區不遠處的彭家壩民俗村里,“石磨坊”農家樂老板盧舉瓊一家正忙著招呼前來用餐的游客。
6年前,在省城濟南打拼了十余年的張濤回到家鄉泗水,利用自己的所學所長,帶領宋家溝鄉親走上鄉村旅游發展路,一改村莊舊模樣,讓大家過上幸福生活。宋家溝村民都對這個“外鄉人”豎起大拇指。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烏爾禾區“西部烏鎮”目前正在火熱建設。該項目依托烏爾禾區烏爾禾鎮的鄉村元素、民族特色,規劃建設特色民宿、八匹馬市場、影視基地、田園牧場、胡楊林體驗區、觀光農業、民俗競技、自駕車(房車)營地等項目,計劃在2021年5月面向游客開放。
魚稻共生園里稻子隨風搖擺,搭起的“重陽小鋪”可供游客納涼飲茶,老宅旁改造出亭臺水榭……海南博鰲蔡家宅文化旅游區暨留客村美麗鄉村建設項目(以下簡稱“留客村美麗鄉村項目”)正在如火如荼推進中?!贝逦瘯嚓P負責人介紹,目前,包含蔡家宅、馬古渡、濱河景觀區、九品香蓮園等景點在內的留客村美麗鄉村項目一期內容基本建設完成,游客數量在增長,逗留的時間也在延長,村民們看到了希望。2019年7月18日,作為海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第五批)重點建設項目之一,留客村美麗鄉村項目正式開工,海南八方留客旅游文化開發有限公司全資開發建設。
繪畫、打樣、去粗、出細……對于磚雕師傅張海林來說,臨夏磚雕的這幾道工序“門兒清”了。見到張海林時,他正在扶貧車間里和其他十余位磚雕師傅在各自的操作臺上,專注地雕刻自己的作品,地上擺著大大小小的磚雕成品是他們辛勤勞動的成果。張海林所在的扶貧車間是甘肅臨夏青韻磚雕有限公司于2018年成立的,這一年11月,臨夏磚雕非遺扶貧就業工坊也在該公司掛牌成立。作為在該公司工作了6年的員工,張海林見證了很多同他一樣的貧困人員被工坊吸納就業,系統性學習磚雕技藝。
“前幾周,我們的18個客房天天客滿?,F在預訂日期已經排到了11月?!苯?,正在自家民宿前臺忙活的浙江湖州水口鄉民宿經營者鄭云芳說。她時而接聽客人的電話,時而翻看預訂本、寫寫劃劃,露出開心的微笑?!皝砦覀冞@兒的多是老客人,老客人又帶來新客人,照這個形勢看,下半年的生意應該不用愁了?!?/p>
為盡快帶動貧困戶“脫低”,景區采取“旅游+合作社+演員+農民”的旅游扶貧模式,讓貧困戶承擔景區演出、田園管理等工作,穩定貧困戶收入,助推脫貧攻堅。夢嗚苗寨是融水縣創新旅游扶貧工作的縮影,越來越多的村民參與鄉村旅游發展,并從中受惠。韋妹花所居住的吊腳樓正對著景區內的民俗表演場,2018年3月,她同丈夫潘星拾一同搬到景區。
通過發展鄉村旅游,不僅美化了村民的居住環境,也給村民帶來了更多的收入,提高了生活質量。村民合作社每年獲保底收益35萬元,其中土地入股分紅20萬元,村集體經濟收入15萬元?!拔覀兺ㄟ^特色種植產業,打造可持續、穩定的鄉村旅游,通過種植產業支撐旅游業,旅游業成熟了又促進種植產業發展,給群眾帶來持續、穩固的收入。
以往,徑山寺每年都會迎來大量愛茶人士,切磋茶道、靜心品茶。這兩年,隨著徑山村大力發展鄉村旅游,大批游客慕名而來,只為喝上一杯古法泡制的抹茶,了解中國傳統茶文化。而乘上旅游發展的快車之后,徑山村的村民們也由此翻開了嶄新的生活篇章
“黃桃種植產業發展起來了,吸引了很多外地游客到我們神山村來采摘黃桃,帶動了村里的鄉村旅游產業。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神山村依托“紅綠”資源優勢,積極探索“旅游+產業”扶貧模式,建立起茶葉、黃桃產業基地,大力發展農家樂、紅色體驗、田園采摘等鄉村旅游項目,讓農村變景點、農民變老板、農產品變旅游商品,為貧困群眾開啟了旅游脫貧的綠色新通道。隨著井岡山旅游產業的發展,上山的游客越來越多,他們的農家樂生意越來越好。
“我們村別的沒有,只有閑置房屋和新鮮空氣?!毕禄⒔写逶潜本┦醒討c區劉斌堡鄉14個低收入村之一,為實現村民增收,2015年,時任村支書兼村主任的張有旺找到旅游互聯網平臺,希望進行項目合作?!澳俏覀兙蛷姆孔幼銎鸢??!彪p方一拍即合,之后,隱居鄉里鄉村產業綜合開發項目(以下簡稱“隱居鄉里”)落戶下虎叫村,成立旅游合作聯社,著手打造民宿項目“山楂小院”。
以旅富農為陜南貧困地區騰飛插上了翅膀。陜南山區的村民,雖然還身處大山深處,但他們的觀念已經走出了大山、走出了貧窮。
”思想上統一后,小茨村村民說干就干,僅僅兩天時間,就流轉集中村民土地60畝,而后在這片土地上建設了黃河共享農莊。永靖縣鹽鍋峽鎮黨委書記馬紅峽說:“小茨黃河共享農莊項目是依托村級‘黨建+’合作社,充分利用區位優勢和旅游資源優勢,推動產業發展、富民增收和鄉村振興的探索和嘗試,是促進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新模式、新路子,將激活小茨村發展潛力,讓村民迎來美好生活?!?018年6月,為尋找一條適合小茨村發展的產業路,小茨村召開村民大會,商量成立了“黨建+”合作社,準備將村民分散的土地流轉集中化零為整,統一使用。
黃明利介紹,上九山古村景區自開發建設以來,直接吸納就業人員300余人,間接帶動周邊旅游業及相關產業提供就業崗位1000余個,2019年村民人均純收入超過1.6萬元。2015年以來,縣、鄉兩級政府引入當地民營企業山東城投開元旅游開發有限公司進行投資,為壓油溝村重新定位,助其依托秀美的自然山水和獨特的生態資源優勢發展鄉村旅游,帶動村民脫貧致富。據她介紹,如今村民大多在景區就業,有的是景區的工作人員,有的則在景區里開起了商鋪。
紅安縣是著名的革命老區,也是全國12個重點紅色旅游景區之一。長豐村是李先念、陳錫聯同志的家鄉,這里的11個村民小組(自然灣)中幾乎“灣灣有烈士,家家有人當紅軍”,是典型的“紅色村”。
干凈整潔的小徑、黑瓦白墻的民居、錯落有致的植被……走進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舟山村,眼前的美麗田園畫面,讓很多熟悉這里的人不敢相信,這里就是穹窿山下曾經那個偏僻的村莊。
日前,地處四川省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九寨溝縣內的九寨溝熊貓園正式開園,與熊貓園相隔3公里的勿角鎮甲勿村也在同一天迎來了數百位游客,昔日的貧困村一時間熱鬧起來?!按謇镉?戶農戶開辦了農家樂。發展旅游正讓村民在通往幸福生活的道路上越走越寬?!奔孜鸫羼v村干部金亮介紹,隨著近年來該村旅游設施不斷提擋升級,引得許多游客前來欣賞“好山好水”。得益于此,村民們在家門口吃上了“旅游飯”,“苦日子”一去不復返。
走進仙村鎮,古老的荔枝樹佇立在荔枝景觀大道兩側,院墻上的荔枝壁畫讓人耳目一新,村舍后邊是滿山蔥郁的荔枝林,荔枝林里滿樹紅果壓枝低。雖然荔枝產量有大小年,市場價格也有差別,但仙進奉荔枝保持年年增收的良好勢頭,成為村民的“致富樹”?!皫X南佳果數荔枝,荔枝之鄉數增城”。
2019年初,查娟來到塔縣,被帕米爾高原獨特的風光和文化,以及旅游業的繁榮發展吸引,她決定留在塔縣創業。2016年聽說家鄉開始發展旅游,他毅然決定回家鄉創業,在帕米爾旅游區周邊經營民宿和餐廳。歷史悠久的石頭城遺址、平坦如席的阿拉爾金草灘草原、淙淙流動的塔什庫爾干河、迷人的瓦爾希迭村風情……這些獨具特色的文化和旅游資源,共同組成了國家5A級旅游景區帕米爾旅游區。
?安化縣地處湘中偏北,是集山區、庫區、革命老區于一體的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和武陵山片區區域發展與扶貧攻堅試點縣。為加大旅游扶貧力度,拓展脫貧“面”,安化縣立足資源稟賦,打造茶旅融合發展項目,著力構建“旅游+茶業+扶貧”新業態,讓貧困群眾在綠水“茶”山的迷人風光中走向“向往的生活”。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之年,也是脫貧攻堅決勝之年。當前,全國各族人民和各行各業都在全面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努力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完成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本報即日起開設“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專欄,集中報道旅游業在精準扶貧、提高廣大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等方面發揮的重要作用和取得的顯著成效,講述堅定信心克難關、同心同德奔小康的旅游故事。
鄉村的夏天,不像城里那么炎熱。老人們悠閑地坐在樹下的搖椅上,搖著蒲扃;孩子們圍著大樹嬉戲,累得滿頭大汗;婦女們圍坐在一起,扯上幾句家常話,說個沒完......石板山村地處七里河區彭家坪鎮南部山區,距蘭州市區約11公里,平均海拔1900米,現有農戶107戶,總人口455人。這里的耕地面積共有1726畝(其中水澆地820畝),人均占有耕地3.8畝。農民收入主要以果樹、蔬菜種植為主,勞務輸出為輔。介紹起石板山村,彭家屏鎮書記丁發濤如數家珍,“我們村2016年進行了小康村和市級美麗鄉村建設,2018 年又定為省級美麗鄉村建設單位......”
2017年6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深度貧困地區脫貧攻堅座談會上強調:深度貧困是堅中之堅,打這樣的仗,就要派最能打的人,各地要在這個問題上下大功夫。否則,有錢也不成事。 為了集中力量攻克深度貧困堡壘,2017年8月,重慶市深化脫貧攻堅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市委書記陳敏爾強調,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扶貧開發戰略思想,深學篤用總書記視察重慶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統一思想、凝聚力量,聚焦深度貧困地區,更加堅定精準有效地推進脫貧攻堅工作,確保如期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文化是旅游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推動文化和旅游融合發展,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要決策,是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新需要的重大舉措。云帆風正勁,豪唱啟新航。著眼于讓優秀文化“立”起來、“活”起來,文化厚重、“家境殷實”的河南省近年來深挖本土文化資源富礦,著力做好文旅融合大文章。尤其是在特色小鎮創建中,注重融入歷史文化與現代文明,精心打造“旅游+”系列業態,不斷推出“有溫度、有故事、有品位、有體驗”的文旅新產品新服務。
黨的十九大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鄉村建設和發展進入重大戰略機遇期。2017 年,海南提出美麗鄉村建設的三年計劃,助力全域旅游示范省建設,推動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南強村隸屬于海南省瓊海市博鰲鎮朝烈村,毗鄰博鰲亞洲論壇會址,人文底蘊和鄉土情結濃厚。同時,整體鄉村旅游產品不具備規模性、競爭力不強,區域鄉村旅游有較大發展空間。
6月11日一大早,渭源縣元古堆村村口駛來了兩輛大巴車。游客們在平整的小廣場上下了車,用新奇的目光打量著這座富有生機的村子。大家爭相在習近平總書記與老黨員馬崗親切交談的大幅照片前合影。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教誨,激勵著每個人,這片熱土也正迸發出一種昂揚向上的力量。村里曾經的泥巴路變成了水泥路,土坯屋變成了青瓦房,基礎設施建好了,旅游產業興起了,游客很快被吸引來了?!艾F在我們村人氣很旺,這幾天工作日每天接待量能有二三百人,周末來玩的游客就更多了,有五六百人?!逡弧陂g,有近3000人來村里玩,來村里考察調研、觀摩學習、探討交流的各級各地黨員干部學習團隊也有不少?!笨粗矍暗臒狒[情形,村黨支部副書記、渭源縣感恩山鄉旅游有限責任公司董事長董建新很是自豪。
的海洋,猶如春雪、又似潔云,游客在淡淡花香之中駐足拍照,流連忘返。盛夏,黃澄澄的翠冠梨壓彎枝頭、清香誘人,游客穿梭在梨樹間挑選著心儀的果實,不一會兒就采摘一籮筐,收貨的喜悅掛在每個人的臉上……
在此次“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大型調研活動中,我們在寧夏走訪了習近平總書記剛剛考察過的一戶、一村、一社區。在弘德村村民劉克瑞的家中,在賀蘭山下昊苑村的民宿中,在“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模范集體”金花園社區中,我們感受到了習近平總書記的到來對當地百姓的巨大鼓舞,感受到了當地百姓對習近平總書記的衷心愛戴,也感受到當地干部群眾牢記總書記囑托、實干奔小康的奮斗勁頭兒。
2013年4月9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亞龍灣蘭德玫瑰風情產業園視察工作時,在田間和博后村村民嘮家常,作出了“小康不小康,關鍵看老鄉”的著名論述,這句話從這里傳遍大江南北。7年后的今天,在“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主題采訪活動中,記者找到7年前陪同總書記視察考察的玫瑰風情產業園負責人楊瑩女士,楊女士在接受采訪時與我們一起再次嘮起了總書記的“老鄉情”。
赤水河畔的貴州省赤水市,擁有132.8萬畝竹林。茫茫竹海讓一方山水富于靈氣,也涌動著無限財富,生態文明建設成果正在惠及赤水的幾十萬群眾,一根根竹子筑起了一條通往小康的綠色之路?! 叭傆?34.2平方公里土地,竹子覆蓋面積有15萬畝。2000年左右,我們開始搞退耕還林,逐步開始培育竹林?!北叉傸h委書記袁富莘表示,現在全鎮種植的竹子有100種以上。
“我再也不后悔嫁到這個窮山溝了?!睂幭墓淘形骷h吉強鎮龍王壩村的貧困戶楊慧琴,望著山上綠意盎然的梯田說。盛夏時節,綠樹掩映的龍王壩休閑山莊里,一孔孔窯洞賓館頗具西北特色,農家餐飲中心、草莓采摘園、鄉村科技館里游人如織。
在黑龍江省佳木斯市,星火村是新中國第一個集體農莊誕生地,曾經一度輝煌。但后來隨著“外出務工潮”來襲,全村百分之九十的勞動力都離開村莊外出打工。大部分耕地無人耕種,星火村因此暗淡。
脫貧攻堅,產業是基礎;鄉村振興,產業是關鍵。沒有產業支撐的鄉村,脫貧工作就不可持續,振興工作就會成為無本之木、無源之水。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要鼓勵和扶持農民群眾立足本地資源發展特色農業、鄉村旅游、庭院經濟,多渠道增加農民收入,更是一針見血地指出,“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p>
中國旅游報 中國旅游新聞網版權所有 未經許可不得轉載
京公網安備 11010102002887號 京ICP備05019093號-4
中華人民共和國互聯網新聞信息發布許可證:1012006032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85168117